热门回答:
不是。明朝亡于一只鸡。
崇祯四年八月。
皇太极带着五万兵马进攻大凌河城。
挖壕沟筑高墙。将大凌河城围成了铁桶。
二个月后。一只八百人的援军从海上挺进大凌河。
率领这支部队的人叫孔有德。
孔有德来自著名大城市铁岭。早年挖煤。
后投奔毛文龙。成为伟大的大明边防战士一员。
毛文龙被袁崇焕砍死之后。
孔有德投奔了登莱巡抚孙元化。被孙巡抚派去支援。
走到辽河口的时候。突然碰上飓风。直接被吹了回来。
海路走不通。怎么办?
脑筋不会直转弯啊
朝廷下令。海路不通走陆路!
于是。这八百人再次出发。走到半路出事了。
这群人饿坏了。
调了这一支兵马。竟然没有安排差旅费。
一切费用自行解决。
顿时家家闭户。市市罢工。
就是想化个斋。都找不到施主。
时值寒冬。大雪纷飞。
辽东兵饥肠辘辘。比杨白劳还惨。
走到沧州吴桥的时候。实在受不了。
一个士兵跑到一个院子里偷了一只鸡。
据说是芦花鸡。还是下蛋的鸡。
那就是鸡中的战斗鸡。
冲出一个仆人。死活不让士兵吃鸡。
老子去前线打鞑子。吃你一只鸡还行!
士兵改偷为抢。强行吃鸡。
经验告诉我们。强行吃鸡是不行的。
尤其是这户人家的鸡。
一看这服装道具就很牛有没有?
王象春。万历三十八年榜眼。官至吏部郎中。眼下离职在家。
看来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吃一家鸡。
都是体制内的。吃个鸡不算事吧。
这事大了。王象春除了当过官。还有一个特点:
官场愤青。
【雅负性气。
刚肠疾恶。
扼腕抵掌。
抗论士大夫邪正。
党论异同。
虽在郎署。咸指目之。以为能人党魁也。】
就是虽然不咋地。但自我感觉良好。
尤其喜欢批评人物。
自认江湖大哥。
没事还能三尺浪。吃我家的鸡。这还有王法吗?
王象春没有亲自出面。
仆人冲到了军营。一状告到孔有德面前。
孔有德火冒三丈
你偷谁家的鸡不行。非要偷官员的鸡?
老百姓家不养鸡吗?
一怒之下。孔有德下令。将这个士兵穿箭游行。
八百辽兵不干了。
一窝蜂冲到王家。把王家给砸了
誓死保护芦花鸡的仆人死了……
这下事情闹大了。
王象春的儿子找到了孔有德。一定要他交出闹事士兵
士兵是不可能交的。都是自己带出来的。打死也不会交的
可不交。隔壁老王也惹不起。
这时候。另一个人来了。
这个人叫李九成。
虽然叫九成。但其实十次九次不成。
比如这一次。登莱巡抚孙元化叫他去买马。
钱没了。马没看到。
正想着怎么交差。听到孔老兄的吃鸡事件。
脑门一亮
自己凭本事拿的钱。凭什么还啊?
这两位一合计。干脆领兵攻向登州。
这时候。两位还没想彻底走上革命的道路。
他们的打算是这样的。
作个样子。然后让孙元化出面招抚。
孙元化也是这样想的。
听到消息后。他派了一个人出城招抚。
这个人叫耿仲明。
孔有德跟耿仲明都是毛文龙的旧属。
两人是拜把兄弟。合称孔耿。
如果加上尚可喜。这个组合叫山东三矿徒。
耿仲明提了一个方案。用城外校场安置士兵。
可城外校场还住着辽东兵的家眷。
为了腾地方。就需要把这些家眷搬到城内去。
登州士绅不干了。
要是辽东兵借此混进来怎么办?
讲数陷入僵局。耿仲明打破了这个僵局。
他干脆回去。纠集辽东人一起献城。
登州城破。
但重点不在大凌河。而在登州。
登州在所有的大明州府里。有一个重要的功能
火炮基地!
孙元化的老师叫徐光启。
徐光启是明朝的大炮总工程师。
袁崇焕守边。第一个要的人就是徐光启跟他的大炮。
努尔哈赤据说就是被袁崇焕用红衣大炮一炮轰伤至死的。
徐光启还提出一个炮推理论。
制造大炮堡垒层层推进。
把后金推到南极去……
孙元化就是徐光启一手调教出来的高徒。西洋火炮专家。明臣大炮党党首。
登州城内有他聘请的葡萄牙火炮专家。以及最顶尖的制炮工匠。
这一切全落到了孔有德的手里。
孙元化被关进了牢里。他发现。孔有德还有挽救一下的可能。
孙元化说服孔有德再次招安。
朝廷收到消息。决定大事化小。下发了带罪招抚书。
可诏书出了北京城。突然不见了。
哪去了?
被巡按王道纯扣住了。
王道纯认为。对于这种叛兵。必须从肉体上消灭。没有谈判的余地。
孙元化说服孔有德放他出城。自己上京陈明真相。
孙有德还真信了。
孙元化一出城。还没到北京。王道纯就发起了攻击。
而一到北京城。孙元化就被关了起来。
走投无路的孔有德只好投靠境外势力。
带着他的辽东兵以及火炮匠师投奔了皇太极。
顺便说一下大结局。
被吃鸡的王象春被天下人责难。第二年病死。
孔有德封为清恭顺王。
要不是被李定国围在桂林自尽。
大清国就有四藩了。
耿仲明封靖南王。因为私藏汉人。畏罪自杀。
王道纯被李自成绑票。死在一面倒塌的危墙下。
孙元化被崇祯处斩。
一年后。老师徐光启郁郁辞世。
他给了大明最后一个机会。
大炮派从此退出大明军队。清兵入了关……
天道好轮回。清朝被四本三俗小说干掉了。
《孽海花》
这四本也可以称为晚清四大小说。也就是说。谴责这个流派承包了晚清小说时代排行榜。
这太不科学了。论文学成就。这四大小说显然不是最高的。因为它们不够含蓄。太着急揭露。太着急谴责。有点挽起袖子到大街上骂娘的意思。这在文学的领域里。不算太高明的技法。文学的高明技法是《红楼梦》那样的。不着急揭露。不着急谴责。而是不急不慢给你展开一幅绝美的画卷。下半场再一点点把这画卷撒给你看。让你心痛又惊恐。
但这四本好就好在没有这么含蓄。没有这么婉转。没有这么文艺。好就好在。它们是老干妈式的痛骂大街。
我们以前的文学内容可不是这样的。
2.
远至春秋。那时候我们喜欢写情。写爱。写无处不可的野合。我们不谴不责。就是屈原的《离骚》这样的绝命书。也一半是在梦中。一半在回忆里。斥上二句。也不过是佐料。
到了大汉朝。文坛流行的是歌颂。司马相如名动天下的《子虚赋》。说到底不过是帝王的养生鸡汤赋。而让洛阳纸贵的左思《三都赋》。简直就是一本活香活色的《我爱北京天安门》。
作家们的创作动机也不是那么单纯。搜肠刮肚。不过是想获得参加文艺座谈会的机会。当然。他们都成功了。司马相如被汉武帝叫过去喝酒撸串。司马相如马上拿出腹稿《上林赋》。其实就是古言版的《祝汉武帝万寿无疆》。司马相如当场就成了司马带鱼。开始琢磨是不是抛弃当年勾搭的地主反坏右女儿卓文君。然后包个小三了。
到了唐诗。大家流行雄壮的军歌《打靶归来》: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或者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样的《红星照我去战斗》。
要么就是:致贱人:今天你对我不理不睬。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鸡汤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到了宋朝。老百姓钱多了点。最爱的就是柳永的《少妇白洁》: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只有杜甫这样的苦哈哈。因为一辈子倒霉。难免吐了两口冤气。就成了大唐诗坛的另类。
3.
到了明清。咱们开始写小说了。大家都说《红楼梦》好反动。竟然敢揭示封建主义必将灭亡的命运。
这其实是冤枉人家了。人家曹雪芹真的不想倒封建主义的灶。人家就是一个大富人家的子弟。以前妹妹一大堆。想睡丫环就睡丫环。到了中年突然穷了。蓝瘦得香茹。半夜爬起来写点回忆录。一不小心写得文艺了点。就被后来一大群吃瓜作者左琢磨右琢磨。硬是搞出了一个红学。研究出社会运动的大规律来。
这真是让曹老汉哭笑不得了。他倒了一肚子苦水。自己没有返富脱贫。反倒让一些后来人捡着饭碗了。
所谓的反动书。都是后人为了需要。自己的过度解读。被奉为社会爱情动作大全的《金瓶梅》。人家哪里是要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嘛。人家其实就是明朝奸臣严嵩的死对手。老是搞不死人家。所以编着故事来骂人家。属于在电线杆上写黑话骂人家三代。只不过人家是文艺青年。一不小心就搞了一本著作出来。
要论反动。那是绝对没有的。他们都持有封建社会的原始股。那有倒自己灶的。
4.
只有到了晚清。这四部谴责小说才触目惊心。才堂而皇之。而不是指桑骂槐。不是含沙射影。而是鸣鼓而攻之。
为什么一向欲说还休的文学青年们再也不遮遮掩掩。而是横眉冷对了呢?
原因大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看世界的眼光不一样了。他们对看到的一切。真的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荒唐透顶。不吐不快。
其实他们写的这些东西。数千年前就存在了。不就是贪污腐败嘛。大秦朝没有?汉唐盛世没有?比起来。比大清朝还过分的也是有的。
为什么以前读书人不愤怒。不以为怪。现在才惊诧莫名了?
原因大抵是。这些文学青年们终于睁眼看世界了。
这些作者所处的时代。大清朝的国门被西方的炮弹轰开。随之进来的。有让人麻醉的鸦片。也有让人清醒的西方新思想。受这些思潮影响的人文学小青们终于坐不住了。
原来天下有没有皇帝的世界。就算有皇帝。也有皇帝不能说了算的世界。原来没有皇帝。皇帝不管事。世界也能运行得很好。
事实证明。大清国封关闭国是对的。要不封。可能提前个五十年倒闭关张也不是不可能。
让大清国灭亡的。其实不是大炮。而是跟大清国格格不入的那些思想。从那时起。就是最铁杆的保皇派也知道大清国不对。必须要改变。
只可惜来不及了。最后还是枪一响。大清国完了蛋。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5.
高考失利。又当过医生跟商人的镇江人刘鹗以自己为原型写了一本《老残游记》。
中考第一(秀才)。高考落榜的李伯元跑到上海。在妓院隔壁租一间房子。门口挂一行字:老骥伏枥。流莺比邻。在一阵阵压灭蝶声中写下了《官场现形记》。
常熟才子曾朴最为洒脱。考试场上。故意把墨水倒在试卷上。顺利落榜。父亲一看这小子不上道。咬咬牙给他捐了一个内阁中书。结果他混了两年又开溜了。跑到上海做生意失败。没事就写写小说骂骂娘喽。一写就是一本《孽海花》
自号“我佛山人”的吴趼人是正儿八经的文字工作者了。原本是江南制造局的一名抄字工。因为工资太低。一看抄的这些东西。自己也可以写啊。于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产生了。
看看这四位清末愤青。他们都有四个共同的特点。一是祖上都曾经阔过。许许多多写出让人惊叹作品的人都是祖上曾经阔过的。只有曾经阔过。你才知道什么是好日子。再破败一下。你才知道什么是苦日子。冰火五重天考验真男人。水火粹练出宝剑。永远活在苦日子的人其实不知道什么叫苦日子。
第二个共同点是大多落过榜。除了吴趼人。都是考场的失意人。
以前的科举用来区别会读书和不会读书的。区别英雄跟草包。所以唐太宗才能得瑟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但渐渐地。科举的功能翻转了。八股文一出来。依然是区别英雄跟草包。但进去的是草包。出来的反而是英雄。
另外。他们都爱文学更爱姑娘。写作之余。也抽个空挽救失足妇女来个大宝剑。
这说明。朝阳大妈坚持举报嫖娼是对路的。
而最大的共同点。他们都是清末新时代的人。他们除了读圣贤书。也读那些颠覆大脑的东西。
他们这才见怪称怪。才能写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6.
见怪不怪。是麻木。见怪称怪是好事情。现在你们感觉怪怪的事情。其实早些年压根就不奇怪。新婚夜抄章程很奇怪么?根本不奇怪嘛。早过去几十年。结婚时大家不发红包。专发红宝书。新婚夜的大红被子前。你要是不说两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你是别想把媳妇或者老公压在身下。
时代毕竟在进步。当年觉得不怪的。现在你们都开始觉得怪了。因为你们不再是那些个单纯的吃瓜少年了。
最近看到一个解读。说二战后。英法这些老牌帝国重新回到他们的殖民地。准备恢复往日的荣光。却发现。以前还温顺的殖民地的人越来越不服从管制。每一处都在叫嚷着民族主义。叫嚷着自由跟独立。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是当年为了跟德意日作战。英法等国招募了大量殖民地的奴隶上前线。
用他们当炮灰是好的。但炮灰也是会看会听会学习的。当他们踏上欧洲大陆。看到文明的世界公平的秩序。才突然明白过来。自己的奴隶生活就跟在地狱一样。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写下这样一句话。
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其他观点: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满清能够入关不仅在于实力强大。更重要是撞上了好时机。
明朝灭亡的原因。潜夫之前已经回答过此类问题。
②经济问题。明朝中后期。三种经济形态并存。北方草原的游牧经济。中原的农耕经济。南方的商品经济。皇帝代表的农耕经济遇到了小冰河时期。自然环境恶劣。农业生产凋敝。北方满清游牧经济的入侵。南方商品经济的反抗。大明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其他观点:
明朝的灭亡的原因。有外患。有内忧。有时势。有失策。
今天来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明朝。
我曾经说过。自明朝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走上了覆灭的道路。很多人对我这个论断很不满意。口诛笔伐。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估计当场就要灭了我。
不需要大家懂太多政治经济的理论。只要智商还算正常。具备最起码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封藩制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其实南北很多地方尚未平定。功臣还没来得及封赏。他就迫不及待地大封子孙。连刚出生几个月的小崽子都加封了。
历朝历代都分封子孙和功臣。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明朝这种分封制。和其他朝代大不一样。
其他朝代是逐世降级的。也就是说。老爹当了亲王。到了儿子继承的时候就成了郡王。孙子在继承就成了公爵。依次类推。这样。到了几代以后。继承者的待遇大大降低。降到一定级别以后就不再有继承权了。
明朝这种分封是不降级的。老子、儿子、孙子。直到千秋万代。都是亲王。包括一些功臣勋贵们也都是这样。
现在有些朋友可能就突然想到了。朱元璋大杀功臣。这也是个因素啊。
朱元璋给他子孙后代几个特权:
1.待遇高。在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
2.不劳动。全靠国家财政养活。
3.不受官府管制。不受国家法律约束。
4.不纳赋税。不服差役。
主要原因。就是不让地方势力威胁到中央。那这些藩属就又增加了一个特点:
4.没有军政权力。
每个后代都由国家给予极高的待遇。从摇篮照顾到坟墓。还不劳而获。那么就意味着。孩子越多越有钱。这就是鼓励朱家皇族加强繁殖。有些藩王甚至能生一百多个孩子。
再加上不受国家法令的约束。还不纳赋税。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不择手段地为了扩大自身利益而尽量多地霸占土地和资源。
那么。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可以推导出以下结果:
朱家子孙必然以超乎寻常的繁衍速度越来越多。霸占的资源也越来越多。
由此再推导出:
朱家子孙们必然与底层农民的矛盾越来越深。同时。从经济角度上看。实际上这些朱家子孙们与中央――皇帝。也越来越对立。原因很简单。皇帝可支配的资源越来越少。也就是说。实际上。国家的最高管理者――皇帝能够控制局势的能力越来越弱。
二、选官制
选官制其实就是科举制度。明朝的科举制度是朱元璋搞的。特点是儒家经典。八股取士。朱元璋对儒家思想中的一些服务于皇权统治的内容还是相当赞扬的。但他对其中一些对统治者不利的东西则完全废止。
我不是说儒家经典不好。但五经四书都是春秋时候的东西。朱元璋拿来要学子们钻研治理几千年后的国家。还删掉其中为老百姓说话的部分。这是想干什么?
就是龙椅上那张屁股千秋万代都姓朱。
像这种科举制度能出几苗苗真正能安民济世的人才呢?
尽出些讨好上意、钻营苟且的奴才了。
明朝选官制的特点:
1.不为民。主要是为皇帝服务。忠诚是最重要的。
2.不实用。几千年前的知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3.不纳税、不服差役。这一点。他们与皇族一样。
三、军制
明朝的军制也有几个特点。咱们来说说。
1.世兵制
其实就是军户。这些军户世代从军。老子、儿子、孙子每一代都当兵。
2.卫所制
其实就是军屯。国家指定区域。给这些军户分给土地。和平时耗作为农。战争时拿刀上阵。
以上两点其实说白了。就是把这些士兵们世世代代地控制在一个固定范围内。防止他们流动。
3.居中驭轻
京城附近的军队数量最多。装备最好。边疆次之。内地最弱。中央对地方形成绝对优势。
4.武将受限
由朝廷委派军官。文官牵制。太监监督。极大的限制武将的权力和自主性。
目的是什么呢?防止武将和地方上造反。威胁到朱家的江山。
根据明朝军制的特点。我们又能推导出几个结果:
明朝的边军实力并不强。仅限于基本上的防御。明朝地方上的军队更弱。若遇到起义。无法迅速有效地给予控制和平熄。真正有实力的是拱卫京师的军队。但要起到作用。需要组织调动。成本就大大增加了。
要么不出事。要出就是大事。小事都能变大。
咱们来根据明朝以上这几个特点。推导一下历史的发展进程(实际历史也确实如此):
于是。对农民的压榨越来越重。侵占农民土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而明朝中央所掌控的资源越来越少。对局势是把控能力越来越弱。
咱们来设想一个过程:
遇到天灾。某地几十个农民无法生活。开始造反。夺取官府或者富户的粮食。当地由于维持治安的军队不足。藩王皇族虽然有钱。但不许养兵。大家就只好向朝廷求援。
朝廷让地方组织剿灭。那就需要招募士兵。要钱粮装备。这些钱粮装备又从哪里出呢?
咱们前面说了。朝廷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少。就没有钱。只能重新征收。向谁征收?
还是农民。
这些没有造反的几百个农民也活不下去了。而那几十个造反派就把他们拉进队伍中。
由于地方军队的战斗力不够。很多军户活不下去。又逃走了。本来能守住的地方也没有守住。这几百号人就攻占了一个大城。杀掉了里面的朱家皇族。占据了他们的资源。
其他地方生活艰难的农民为了生活。就来投奔。几十个人变成了几千几万。
小事变成大事了。
朝廷调派边境线上的士兵来镇压。农民暂时被打压下去。但由于边境线兵力不足。打了败仗。敌人趁机侵入境内。抢掠走大批人口和财物。
只好再把剿灭农民的军队再调到边境线上。农民起义又死灰复燃。而武将被严重的防范和限制。使这些基层指挥员即使在战斗胜利的情况下。也不愿意将判乱彻底剿平。
兵力调动。花费就不是屯田军户那么简单了。卫所制变成了募兵制。本来靠田地养兵。现在却要靠国家的赋税来支撑。
国家财政支撑不住。就再加大盘剥百姓的力度。
成了恶性死循环了。调来调去。战斗成本越来越增加。闹来闹去。国家形势越来越糟糕。钱越花越多。“匪”越剿越众。兵越战越少。朝廷控制力越来越弱。局面越发展越糜烂。
每次都这样。每处都这样。就成了一锅粥。
如果想从根子上解决。就要废除皇族和官员士绅们的特权。
现在还有人盯上了南方的商人。要点脸吧。那些与朱家藩王勾结的巨富大商的税你能收上来吗?欺负的还是那些挑着扁担。推着小车的小商贩们!
就是这帮小商贩们后来和清军死磕。要向他们伸手。那结果就和北方的居民们一样。早就剃发易服了。还有你今天在这发表感慨的动人事迹?
那是为了维护文化?屁话。
这就是张居正所说的明朝五大积弊:
“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匮。”
把明朝皇帝们有一个算一个。都拉出来。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谁敢解决这个问题?
再想想。为啥朱家皇族被杀的那么惨。这也算天意。灭了他们。这些土地和资源才能重新分配。
这。就叫改朝换代!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4698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明朝,都是,的人,辽东,皇帝,司马相如,朝廷,士兵,大炮,皇族
没想到大家都对明朝的灭亡真的是因为满清的强大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不是。明朝亡于一只鸡。崇祯四年八月。皇太极带着五万兵马进攻大凌河城。挖壕沟筑高墙。将大凌河城围成了铁桶。二个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