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原创)题主说古代各朝都禁止吃牛肉。这个说法似乎不妥。在古代早已有吃牛肉的记载。
例如。在古代就有《庖丁解牛》这篇文章。并且选入了中学课本。描写了解牛技术之纯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水浒传》中各路英雄。一旦到了客栈。就会招呼店主:“切三斤熟牛肉。来两斤好酒”。
过去很多朝代。农民自养的牛。能够农耕的牛农民是舍不得杀来当肉吃的。那些缺脚断腿、或是老弱病残的牛。何尝不拿来当肉吃呢。象这样的例子从古文古诗中是不难看到的。况且那时宰牛杀猪大都不需要什么审批。由户主自行掌握。
古书中反倒是提到吃牛肉的多。而不象现代人主要是顿顿猪肉不离口。很少描写吃猪肉下酒的诗词古文。
只是到了解放后。由于经济十分落后。粮食十分紧张。把耕牛看得十分重要。宰杀的牛必须是不能耕田犁地的牛。这类牛还必须经政府批准才能宰杀。
李白生活在唐代。又是一位嗜酒如命的大诗人。然而牛肉又是上等的下酒菜。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出自李白巜将进酒》这首诗。
从这首诗的题目来赏析。我们就能理解作者写这着诗的用意。
巜将进酒》属于汉乐府巜鼓吹曲•铙歌》旧题。题的意思是“劝酒歌”。描写的是饮酒放歌。“将”音qiang。是请的意思。这首诗大约写于李白出京“赐金放还”后。心中十分苦闷。借此抒发心中的积郁与愤懑。
饮酒会友乃人生一大快事。作者此时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借酒兴诗情。将胸中之郁积倾发而出。
于是诗人“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顾三百杯。”。并且劝“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此时的诗人。正如曹孟德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状。但是作者并不因“赐舍放还”而意志消沉。而是怀抱“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强烈自信。
自古以来。美酒配美味。而“烹羊宰牛”正是美酒配美味。
来吧!岑夫子。丹丘生。我的好朋友。快快痛饮吧。我们来个一醉方休。
由于上述原因。所以诗人在诗中写出了“烹羊宰牛且为乐”的诗句。也就说明了牛羊是李白饮酒的最佳助酒之选。同时。也说明了唐朝并没有禁止吃牛肉这一说法。
如有不同理解的朋友。不妨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其他观点: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唐朝可以随便吃牛肉吗?答案是否定的。不能!
从李渊到李隆基。李白面对的是政策的连贯性:屠杀耕牛吃肉。违法!
一、唐高祖李渊的政策:
唐高祖李渊曾下过一道诏书:“……其关内诸州。宜断屠杀。庶六畜滋多。而兆民殷赡。”
为了农业发展。初建立的唐王朝将所有六畜都明令为禁止随意屠杀的对象。在古代。六畜分为上三畜和下三畜。马、牛、羊为上三畜。这些是皇室贵族才得以享用的肉食。而豕、犬、鸡位列下三畜。是民间老百姓通常享用的肉食。
二、唐太宗李世民的政策:
公元643年。李世民下诏:“汉魏已来。或赐牛、酒。牛之为用。耕稼所资。多有宰杀。深乖恻隐。其男子年七十已上量给酒、米、面……”
在李渊的基础上。李世民明确了保护耕牛的重要性。废除汉魏以来赏赐臣民牛肉、酒的习俗。改为国家庆典之日。赏赐七十岁以上男子若干酒、米、面。
同时。李世民从国策上进行立法。以此来严惩那些滥杀耕牛的人。
《唐律疏仪》规定:“诸盗官私马牛而杀者。徒三年……主自杀马牛者徒二年。”
偷牛而杀者判刑三年。自己杀自家牛者判刑二年。管不住自己的口欲。面对的就是牢狱之灾。这个惩罚应该是很重了。
三、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政策:
武则天在位时期。基本上是延续了李世民的农业政策。而且由于她本人信仰佛教。在禁止屠杀牲畜的基础上。连下河捕捞鱼虾都是禁止的。
四、开元盛世。李白时期。李隆基的政策:
李隆基即位时。唐朝的生产力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大唐也一跃成为了当时领先世界的第一强国。开元盛世由此诞生。可即使如此。李隆基依旧不忘保护耕牛。发展农业。
714年。唐玄宗下诏:“杀牛、马、骡等犯者科罪。不得官当。荫赎。公私贱隶犯者。先决杖六十。然后科罪。”
所以。就以李白所处的时期来说。屠杀耕牛吃牛肉是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不过。就算朝廷严禁屠宰耕牛。但也挡不住一些吃货的饕餮大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法律规定不能屠杀耕牛。但是自然死亡的牛。或者因为伤病或者意外而死的牛。经官府确认后。也是允许开剥或卖或自食的。这无疑就给一些豪贵之家留了一个口子。
记得在孑与2的小说《唐砖》中。贵为侯爷的云烨想吃牛肉了。就打发自家管家去官府报备。自家耕牛不小心摔死了。虽然这是一本穿越网文。但在这个细节的描述上。与当时的情况确也极度契合。
而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好汉们随便进个馆子。动不动就点几斤牛肉来吃。这些只能说是文学作品上的艺术加工了。豪强显贵想吃牛肉。总是有办法。有路子去找。但普通百姓想吃。就并不容易了。《水浒传》这本书虽然是明朝人写的宋朝的事。但不管是明朝还是宋朝。在法律上对耕牛的保护。比唐朝犹有胜之。
当然。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朝廷律法无法顾及的地方。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比如李白的故乡。这个我们在后面详述。
一、回忆。故乡风情的亲身经历。
中国的牛。根据地域及气候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这就是南方的水牛。北方的黄牛。以及高原地区的牦牛。而四川盆地恰巧处于三种牛生活的交叉点。也就是说。在四川。这三种牛你都可以见到。而李白。在什么地方出生的我们不必讨论。但他是在四川长大的这个毋庸置疑。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为地理上的原因。历朝历代。四川都是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区域。这造成了它长期远离中原文化、独立发展的独特形式。而且四川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区。耕地也不像中原地区那么集中。靠近高原地方也大多是牧农经济。所以对于朝廷禁杀耕牛的法令。执行起来也并不是那么得力。对于李白来说。良好的家庭条件。在故乡吃吃牛肉也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不过。当李白走出四川。走进中原。走进长安城。在想像故乡那般畅快的吃牛肉。那就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了。李白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在唐朝。堂而皇之地把宰牛吃肉写进诗里。无异于是和李隆基唱反调。不过。如果只是写写回忆文。发发小感慨。大家考虑到他的故乡实情。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借用。李白对曹子建的偏爱。
李白对曹植推崇备至。这是有根据的。有人统计过。他有一百一十三首诗化用或直接套用了曹植的诗句。可见他对曹植的仰慕与欣赏。“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曹子建所代表的建安风骨。对于李白的诗歌影响。绝对是相当深刻的。
而李白《将进酒》里“烹羊宰牛且为乐”这诗中的“烹羊宰牛”。其实是借用了曹植的《箜篌引》里的文字。曹子建的原文是“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这就是明显的借用了。
所以。这里我们没必要讨论李白是不是端着酒杯。等着人家杀牛取肉。不如说。这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对曹子建所代表的贵族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达方式。
李白的这首《将进酒》。不光是“烹羊宰牛且为乐”这一句与曹子建扯上关系。后面的“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一句。直接就将陈思王曹植当成了自己的前世知己。所以。这首诗里的吃牛肉。与其说是李白顶风作案。不如说是李白在幻境中。与曹子建“会须一饮三百杯”。当然。这牛肉应该是曹子建准备好了的。
综上所述。就我认为。李白的这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所表诉的根本意思并不是在于吃。而是李白对曹子建所代表的贵族生活方式的一种向往。或者是对自己在故乡生活的某种回忆。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其他观点:
题主的说法不准确。古代各朝都禁止私宰耕牛。而不是禁止吃牛肉。在中国古代的祭祀仪式上。经常出现牛头、马头和羊头。我国的农耕文明非常发达。但耕种离不开耕牛。因此从秦汉到明清。历朝历代都严禁宰杀耕牛。如果必须宰杀。需要首先向衙门备案。另外。还有一些是专门养来食用的牛。游牧民族也会食用牛羊肉。而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宋代禁食牛肉。处罚最严。买卖牛肉同罪:“知情买肉人并徒二年。配千里”。但是在民间:店肆之间。公然鬻卖……而城市之中亦复滔滔皆是。小人之无忌惮。一至于此。老百姓根本就不害怕那些禁令。该怎么宰牛就怎么宰牛。该怎么买牛肉就怎么买牛肉。
所以在史书和小说里。吃牛肉也是比较常见的。水浒传里的英雄都是切几斤牛肉。南宋词人辛弃疾作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里有词。八百里分麾下炙。麾下炙就是烤牛肉。也就是部队里都使用过牛肉作军粮。杜甫甚至是死于牛肉吃得太多。消化不良而死:《新唐书》说他:“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中原地带以农耕为主。所以禁杀耕牛。不是平原地区。或者不以耕种为主的边远地区。大多会以用牛肉入馔。无论是东北的炖牛肉、甘肃的牛肉面、安徽的牛肉汤、江苏的牛肉锅贴、贵州的牛肉粉、广东的牛肉丸。它们都是中下层平民赖以果腹的小吃、李逵鲁智深们游走在王法边缘。更是没有多少顾忌。而李白们吃的都是合法宰杀的牛肉。自然没有问题。
李白写牛肉还有一个特殊原因:李白出生于四川省江油市还是如郭沫若考证的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虽然还有争论。但是长期生活在四川是肯定的。四川人吃牛肉。是非常出名的:牛油火锅、水煮牛肉、火边子牛肉、灯影牛肉、冷吃牛肉、红汤牛肉、卤牛蹄筋、凉拌牛肉、夫妻肺片…… 川菜复杂的牛肉做法。和多元的牛肉体系。足以让其他菜系叹为观止。
从地理上来看。四川封闭的区位。还造就了它长期远离中原文化、独立发展的独特形式。两汉之前的古籍中。对于巴蜀的记载大多语焉不详。四川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区。耕地也不像中原地区那么集中。靠近高原地方也大多是牧农经济。所以四川的饮食习惯比较接近游牧民族。嗜食牛肉。
天宝十一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宴饮。当时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人生境遇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
从李白的人生经历来看。有可能有烹牛宰羊的生活。而“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是诗人的浪漫情怀。更重要的是表达的是一种挥洒自如的生活。尽显豁达豪气。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要对维新派下手。梁启超劝谭嗣同与自己一起前往日本避难。被谭嗣同拒绝。“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有人活下去。才可以继续推动变法。但也必须有人要掉脑袋。才能回报光绪的知遇之恩。谭嗣同一介书生。刀都没有拿过。却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尽显诗人的风骨节操情怀。慷慨激扬和狂傲。但是要与史实一一对应起来。就是一种非常狭隘的理解方式了。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4499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牛肉,李白,耕牛,都是,宰牛,水浒传,为乐,的是,诗人,中原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各朝都禁止吃牛肉,为什么李白会写出烹羊宰牛且为乐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原创)题主说古代各朝都禁止吃牛肉。这个说法似乎不妥。在古代早已有吃牛肉的记载。例如。在古代就有《庖丁解牛》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