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食堂分享一个毛泽东一个鲜为人知的温情故事——毛泽东一句话。让一个铁血将军。红了眼睛!
1952年1月。新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向毛泽东汇报完工作。
毛泽东突然命令刘亚楼敬礼。第一次。刘亚楼有点蒙。没有反应过来。
毛泽东又强调了一次。刘亚楼只好端端正正的敬了个军礼。
结果敬完礼后。毛泽东一席话。居然令在场所有人都哭了。
这是怎么回事。究竟发生了什么?
要弄清这一切。首先得从新中国第一大案开始说起。
01、新中国第一大案
新中国第一大案是什么?
想必很多人已经知道了。没错。就是刘青山、张子善贪腐案。
刘青山。1916年。出生于河北安国县南章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31年。年仅15岁的刘青山参加革命。不久光荣入党。是队伍里著名的“红小鬼”。
1932年。刘青山随红二十七军第一支队参加了著名的河北高蠡暴动。参与组织建立了冀中支队。
当时冀中就他们这支队伍。环境特别艰苦。这支被人忽视了红军小部队。克服了很多困难。
后来。刘青山不幸被国民党逮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他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屈服。而后他被营救出狱。
1937年10月。刘青山被选送抗大学习。
1941年。刘青山历任大城、任河(任邱、河间)县委书记。
1942年。侵华日军发动残酷的“大扫荡”。刘青山依靠群众。带领县大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在人民中赢得了崇高的威信。
1944年10月。刘青山因为工作出色,调任冀中八地委城工部长、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
1945年10月,刘青山任冀中八地委书记兼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政治委员、地委党校校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了很大贡献。
当时。第一任天津市委书记的黄敬对他报以很高的期望。
1949年8月,刘青山任天津地委书记。这一年。他才33岁。
刘青山、张子善公审大会
张子善。1914年出生于河北省深县尚村一个家境贫寒的穷苦家庭。 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多病。大哥到东北闯关东。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二哥在家当雇工。
张子善天资聪颖。很有读书天赋。而且少年老成。非常懂事。也很刻苦。
1928年。14岁张子善到安平县城上高小读书。
16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平县乡村简易师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各地学生纷纷上街游行。宣传抗日救亡主张。
张子善就是安平师范的组织者之一。而且他特别勇猛。曾带头卧轨以示抗议。是学校中的风云学生。
1933年10月,19岁的张子善在安平师范光荣入党。
1934年。张子善因叛徒出卖而被捕。被关押在安平监狱。受到严刑拷打。但他始终都没有屈服。甚至带头绝食抗议。
后来。张子善由安平解到天津监狱被判五年徒刑。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天津监狱的犯人砸了监狱。张子善趁乱越狱。
之后他一边教书,一边寻找组织,终于找到曾在一起坐过监狱的冀中二地委组织部长。重新接上了组织关系。
1944年。张子善任献县县委书记。同县长刘凝光浴血奋战。屡立战功。
1945年。张子善任冀中八地委组织部长,开始与刘青山一起工作。
1948年。调任冀中十地委第二副书记兼宣传部长。
冀中十地委管辖的地区是地处京,津,保定之间的三角地区。周围是敌重兵屯集的大城市,条件很艰苦。
但张子善表现非常出色。愣是打开了局面。尤其在平津战役期间。他曾组织了几十万民工支前线。送给养。运伤员。协助保障了平津战役几十万参战部队的后勤。
当时因为部队多。靠人背运粮供应不及。张子善就组织群众凿开冰冻的大清河。以船运粮。为平津战役的胜利作出突出贡献。是平津战役幕后英雄。
1949年8月,张子善任天津地委副书记、天津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这一年。他才35岁。
这两人都是为了心中理想。不惧生死的英雄。都曾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出生入死。建功立业。
新中国建立前夕。河北省设立天津专区。当时天津专区。下辖11县3镇。人口400多万。 两人本应继续带领天津人民迎难而上。为新中国建设而奋斗。
可两人挺过了敌人的严刑拷打。挺过了敌人的飞机大炮。却在弹衣炮弹面前沦陷了。
刘青山和张子善自恃革命有功。开始肆意妄为。堕落腐化。贪赃枉法。毫无底线。 尤其是刘青山。生活之糜烂简直令人发指。建别墅。抽白粉。打玛啡。嫖妓……
1950年。地处九河下梢的天津专区暴雨成灾。使刚刚翻身解放的广大农民的生活又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
1950年秋至1951年春。河北省政府决定以工代赈。治理天津专区内的河流。可刘青山、张子善却把这当成了捞钱的机会。不顾灾民苦难。大搞腐败。
两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将国家发给民工的好粮出卖,换成坏粮,抬高民工食品价,先后剥削及窃取折旧费共22亿元,使民工因食品恶劣、劳动过度病残或死亡数十人多人。民愤极大。
最终。两人共贪污1554954万元。给新中国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和极其严重的损失。
1951年的11月21日。河北省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天津专署副专员李克才冒着巨大的危险。向与会的824名代表大声揭发了刘、张的罪行。两人罪恶行径。终于大白于天下。
02、依法重处
案件一曝光。迅速引起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高度关注。 11月29日。张子善被依法予以逮捕; 12月2日,出国归来的刘青山一下火车即被逮捕。
毛泽东大力主张。对两人处以极刑。依法枪毙。以儆效尤!
当时有很多人找到两人的老上司黄敬。为两人求情。
黄敬是看着刘青山、张子善成长的。他痛心疾首。也有心救他们一命。他找到了时任华北局第一书记薄一波。希望薄一波能在毛泽东面前求情。
周恩来、毛泽东、薄一波
于是。在刘青山和张子善被枪毙前夕。薄一波来到了毛泽东办公室。当时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前后脚也进了办公室。
薄一波刚一进来。毛泽东就铁青个脸。劈头就问薄一波道:
“华北局的同志对枪毙刘青山和张子善有什么看法?”
薄一波搓着手。如实地向毛泽东传达了河北、天津的这些意见 :
“党内有536人同意。党外人士大部分觉得有些过重。毕竟二人对革命有功。我党高级干部。所以希望主席能给他们次改正机会……”
毛泽东本来就很窝火。一听华北局同志还有意大事化小。顿时就发作了。
他大声怒吼道:
“我也想给他们次机会。但蒋介石不给我们机会啊。天天准备反攻大陆。
枪毙刘青山和张子善。就是为惊醒和挽救更多同志。
北京公安系统就查出了600余名贪污犯。全国各地触目惊心。我不要做第2个李自成。你们不愿意做恶人。这恶人我来做……”
“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 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20个,200个,2000个,2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毛泽东怒火冲天。杀气腾腾。薄一波和刘亚楼心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最后。薄一波表态道:
“主席看得很深远,坚决按主席的意见办,把这二人立即执行枪决。”
毛泽东听到这话。并没有什么反应。空气有些沉闷。
03、空军司令
不知过了多久。毛泽东把头扭过去问刘亚楼道:
“你们空军三反搞得怎样?”
刘亚楼回答道:
“没有发现大的问题。因此有人说空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天津闹出两任主官要枪毙。空军却没有多大问题。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毛泽东盯着刘亚楼。又问道:
“你们空军一年花掉多少钱?”
刘亚楼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几千亿吧”
(注:指旧人民币币。旧人民币一万元合新币1元)
毛泽东听完后。没有在意这个数字。突然命令刘亚楼道:
“你给我敬个礼”。
好端端的怎么要敬礼。刘亚楼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刚一迟疑。毛泽东又重复命令道:
“你给我敬个礼!”
毛泽东口气很生硬。不容反对。
毛泽东和刘亚楼
刘亚楼迅速行了个标准军礼。
这一敬礼。刘亚楼军装内衬衣袖子上补丁漏了出来。
原来。毛泽东之所以要刘亚楼敬礼。就是他以前注意道刘亚楼衣着朴素。有次开会。毛泽东发现了这位堂堂的空军司令员竟然穿着打补丁的衬衣!
毛泽东看在眼里。非常感动。只是他一直没说。
当刘亚楼敬礼之后。毛泽东动情地说:
“一年手上过几千亿的人。衣服打着补丁。我不信你信谁?谁愿意说让他说去。我可以杀刘青山张子善。就能保你刘亚楼没事!我批准你给自己买两套衣服。”
毛泽东此言一出。霸气外露。薄一波对刘亚楼敬佩不已。也惭愧不已。
而毛泽东的话。让刘亚楼大受感动。也让他有些不好意思。 他说:
“是我自己穿衣服太费。您日理万机的。就别再为这事操心了。”
04、功勋赫赫
刘亚楼什么人。他的地位和贡献远比刘青山、张子善高得多。
刘亚楼出生于1910年。16岁就开始革命。 1929年。19岁的刘亚楼入党。
历任闽西游击队任班长、排长。红12军任连长、营长兼政治委员。在第4军第3纵队任第8支队政治委员。曾参加文家市、第二次攻打长沙和吉安等战斗。
后任第12师35团政治委员。第11师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过中央红军历次“反围剿”。
1934年10月。刘亚楼随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与师长陈光率部担任前卫。多次承担急难险重任务。
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进攻遵义、四渡赤水、夺取泸定桥等战役战斗。都是刘亚楼率军一路为红军攻城拔寨。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亚楼任抗大教育长。 1939年。刘亚楼到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3年后。刘亚楼毕业。被授予少校军衔。并参加苏联卫国战争。
这段经历。成为他日后担任空军司令员一大主要原因。
解放战争期间。刘亚楼先后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校长、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司令员。
四野最著名的照片。刘亚楼、林彪、罗荣桓指挥作战
刘亚楼是四野的核心人物。当时代号103。仅次于司令员林彪(代号101)、政委罗荣桓(代号102)。
可以说。刘亚楼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样的功勋。这样的资历。这样的声望。在军中都是顶尖的。
因此。后来授勋的时候。刘亚楼被授予上将军衔。
刘亚楼和开国将军合影。猜猜他们都是谁?
1949年10月。刘亚楼出任空军司令员。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空军一直都是我军的短板。每次战争都没有失去了领空权。 空军建设一片空白。刘亚楼出任空军司令员。完全就是临危受命。白手起家。
当时毛泽东很重视空军建设。因此新中国建立后调拨重款。建设空军。
刘亚楼身为空军建设主要负责人。手上掌握了大量的财富。稍微松松手指。流失的金钱何止千万?
可是。刘亚楼呢?
他就连自己的衬衣都打着补丁。
这怎么不令毛泽东感动呢?
一个简单的敬礼。将刘亚楼和刘青山、张子善的反差。暴露无遗。格外醒目。
05、感人肺腑
说起了生活小事。毛泽东又想起了刘亚楼的夫人翟云英。翟云英是中俄混血。1947年和刘亚楼结婚。此时不过5年功夫。
于是。毛泽东又问:
“你爱人翟云英怎么样?”
刘亚楼回答道:
“我让她去上学去了。趁年轻学点知识。她不舍得。怕没人照顾我。我告诉她我这个空军司令是暂时的。说不定哪天就见马克思了。你有知识了就可以找个工作。养活自己和孩子”。
刘亚楼和夫人翟云英
原来。刘亚楼由于革命过程中。多次身负重伤。担任空军司令员后。又废寝忘食。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空军建设。身体一直不好(1965年。刘亚楼因常年劳累不幸病逝年仅55岁。是第四位辞世的开国上将)。
当毛泽东听刘亚楼这么说后。他就不乐意了。他指着刘亚楼。深情地说道:
“我不许你说这个话。你们都要照顾好自己。好好活着。我没见马克思之前。不许你们先我离开……”
毛泽东和刘亚楼
这话一出。刘亚楼眼睛就红了。情不自禁地湿润了双眸。就连一旁的薄一波也紧紧咬着嘴唇。声音哽咽。说不出话来。
毛泽东向来不说这种话。这话说得朴素中不乏沉重。沉重中更显深情。
这或许是历史上最温情脉脉的一幕吧。
其他观点:
01
曹操去世前。他的小儿子曹干才五岁。看着幼子。曹操不禁悲从中来。放心不下。特地交代太子曹丕。“这个孩子三岁没了母亲。五岁就要没了父亲。以后就托付给你了。”
当了皇帝的曹丕对曹干很好。像对待亲儿子一样对待他。爵位升迁、金银赏赐是兄弟们中最好的。
兄弟俩年龄相差二十几岁。当时曹干还小。以为曹丕是他的父亲。每次见面。曹干就叫曹丕“父亲”。曹丕听到后很不是滋味。经常纠正他。“我是你哥啊”。
良年五岁。而太祖疾困。遗令语太子曰:“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由是亲待。隆於诸弟。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
——《魏略》
唐高宗干封二年。李旦由殷王改封为相王。前往单于大都护府就藩。
当时的李旦只有五岁。就问唐高宗:“父亲。我早上去了。晚上能回来吗?”
唐高宗:“你这一去就是两千里路。赶不回来的。”
哪知李旦直接说不去了。“我不要离开母亲。”
唐高宗听了小儿子的话。很受感动。最后也没有让他去就藩。
干封二年。殷王改封相王。令发向单于。王奏曰:“儿朝去暮归得乎。”上曰:“去此二千里。卒未得来。”王曰:“不能去阿母。”矜其小。竟不遣之。
——《唐会要·卷七十三》
王献之病得很厉害。请道士主持向上天上表祷告。坦白自己的过错。道士问王献之。这一生中有什么过错。王献之回答:“我想不起来有别的事情。只记得和郗家离过婚。”
原来。王献之的第一个夫人是郗道茂。二人夫妻情深。恩爱非常。东晋简文帝的新安公主相中了王献之。死活要嫁给他。皇权威逼之下。王献之无奈休掉了郗道茂。娶了新安公主。
郗道茂被休后无处可去。只好去投奔伯父。最后郁郁而终。虽然王献之给郗道茂写过信。表过自己的一往情深。但毕竟是他辜负了她。
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馀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世说新语·德行》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姐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姐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晋书》
孙腾是南北朝时期的大官。位高权重。是东魏朝廷“四贵”之一。他当官时。譬如小人得志。猖狂不已。专横非法。无所不为。求财纳贿。卖官鬻爵。恶名在外。但这么一位贪官。对自己的女儿却是舐犊情深。
当时北境边地战乱离殇。孙腾丢了个女儿。等到富贵起来。他派人到处寻找却没有消息。便猜测可能成为了别人的奴婢。于是。孙腾就把这件事儿放在了心上。等成为司徒。只要有奴婢请求他想要成为良人。不论真假。全都同意。
孙腾想。只要能赦免更多的奴婢。里面就有可能有自己的女儿。不再受奴婢之苦。高欢成为皇帝后。有人告诉他了这件事。大为惊怒。气得撤掉了孙腾的司徒官职。
初北境乱离。亡一女。及贵。远加推访。终不得。疑其为人婢贱。及为司徒。奴婢诉良者。不研虚实。率皆免之。愿免千人。冀得其女。高祖入朝。左右有言之者。高祖大怒。解其司徒。
——《北齐书·卷十八》
李勣是唐朝初年名将。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四方。战功赫赫。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这么一位功勋卓著的大将。虽然在朝廷无比尊贵。等他的姐姐病了。一定会亲自煮粥给她。有一次。锅底下的火直接燎了他的胡须。
姐姐于心不忍。劝他:“咱家里仆人侍女这么多。你何苦这么为难自己啊?”
李勣回答:“哪里是因为没有人呢?只不过是看过姐姐您年纪大了。弟弟我也老了。再想为姐姐煮粥。也没几次了。”
英公虽贵为仆射。其姊病。必亲为粥。釜燃辄焚其须。姊曰:“仆妾多矣。何为自苦如此?”勣曰:“岂为无人耶!顾今姊年老。勣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
——《隋唐佳话》
汉明帝刘庄是光武帝刘秀与阴丽华的儿子。从小跟着父母吃苦。十分孝敬他们。当了皇帝后。父母都已过世。汉明帝常常想念他们。
十七年正月。汉明帝去拜谒父母的陵墓原陵。晚上梦到了他们。还像生前那样。与自己生活在一起。
醒来后。汉明帝难过得睡不着。想到第二天是个好日子。就率领着百官门人再去拜谒父母陵墓。
那一日。细雨纷纷。好像甘露降临。汉明帝坐到母亲的床前。看着她生前用的镜梳化妆品。还像生前一样摆放。悲从中来。落泪涟涟。哭得不能自已。
明帝性孝爱。追慕无已。十七年正月。当谒原陵。夜梦先帝、太后如平生欢。既寤。悲不能寐。即案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其日。降甘露于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会毕。帝从席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令易脂泽装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焉。
——《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上》
唐玄宗开元年间。皇帝下令赐给边防将士一些衣物。让后宫宫女也加紧赶制一部分。
有一个边防小兵从衣服袖子中看到了一首诗: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
小兵觉得稀奇。就告诉了元帅。元帅呈送给了唐玄宗。唐玄宗读完了这首诗。也是十分惊奇。也读出了宫女深锁后宫的凄情。便下令拿着这首诗去找那位宫女。“你不要害怕。只管站出来。我不怪罪你。”
找遍后宫。有一位宫女站了出来。直言罪该万死。唐玄宗很同情她的遭遇。下令让她嫁给了那个小兵。还专门交代她:“我让你去结今世缘份去吧。”
开元中。颁赐边军纩衣。制于宫中。有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曰:“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兵士以诗白于帅。帅进之。玄宗命以诗遍示六宫。曰:“有作者勿隐。吾不罪汝。”有一宫人自言万死。玄宗深悯之。遂以嫁得诗人。仍谓之曰:“我与汝结今身缘。”边人皆感泣。
——《本事诗》
郗鉴是东晋名臣。永嘉丧乱中。带着侄子郗迈、外甥周翼避居乡下。但生活贫苦。经常挨饿。乡下人敬重郗鉴的名声品德。共同轮流给他做饭吃。
刚开始。郗鉴带着两个孩子去吃饭。时间长了。乡下人说:“我们都很贫困。因为您的贤明。才想着共同接济您。但要加上这两个孩子。恐怕我们养不活你们三个了。”
郗鉴从此就一个人去吃饭。自己少吃点。把剩下的饭含在两边脸颊。回来吐给两个孩子吃。后来。三人都活了下来。共同渡江。在东晋入仕。
郗鉴去世时。外甥周翼是剡县县令。想到舅舅的恩情。便解职回家。坐卧在草荐上。为他守丧三年。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世说新语·德行》
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五岁就没了母亲。当了皇帝后。问周围人有没有她的遗像。一直没有找到。
有一个叫傅懿妃的太妃。曾经和太后同为淑女。比邻而居。自称记得太后的样子。崇祯皇帝让她找一找宫中与母亲面貌相似的人。并请外祖母瀛国太夫人指示画工。总算得到了母亲的遗像。
遗像画成后。以庄严的排场从皇宫正阳门迎入。崇祯皇帝跪在午门前迎接。并将画像悬挂在宫中。他请了老宫女来观看。有的人说很像太后。有的人说不大想。
崇祯皇帝听了后。泪如雨下。悲伤地不能自已。后宫也感动地落泪。
帝五岁失太后。问左右遗像。莫能得。傅懿妃者。旧与太后同为淑女。比宫居。自称习太后。言宫人中状貌相类者。命后母瀛国太夫人指示画工。可意得也。图成。由正阳门具法驾迎入。帝跪迎于午门。悬之宫中。呼老宫婢视之。或曰似。或曰否。帝雨泣。六宫皆泣。
——《明史·卷一百十四》
其他观点:
汉文帝十三年的一天。汉文帝刚上早朝。就听见皇宫外报警的路鼓咚咚响。刚要问发生了什么事。太监就捧着一份奏章进来。他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父亲做官时。齐地人都说他是个清官。如今犯罪被判肉刑。我不但替他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砍去了脚。就成了残废。割去鼻子。就无法安上。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我情愿被官府没收为奴婢。让父亲有个改过的机会。
原来。淳于意在做太仓令时。不愿意和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就辞官做医生。因医术高明。在地方上小有名气。有一个有钱人家的妇女得了重病。请他去医治。他发现这人已病入骨髓。无法医治。可是这家主人苦苦哀求。他只好开了几副药。结果。这妇人死了。这家人告到官府。官府判了淳于意肉刑。
这肉刑分为三种。一是脸上刺字。二是剁去一只脚。三是割去鼻子。按规定。凡是官员犯罪受肉刑。要押到京城长安去执行。淳于意只有五个女儿。小女儿缇萦不顾父亲和姐姐反对。跟随父亲来到京城。一心要代父受刑。
来到京城。她托人写了奏章。经人指点。在皇宫外边敲响了报警用的路鼓。
孝文帝本身就是孝子。他母亲薄太后生病时。他要亲自尝药。母亲病了三年。他亲自服侍三年。不但如此。他还规定。八十岁以上老人。国家每年每月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岁以上老人。另加帛二匹。絮三斤。还规定。这些东西。要县令或县丞亲自送上门。替国家向老人尽孝。
看了缇萦的奏章。汉文帝深受感动。也为没有废除这样残酷法律而自责。他结御史大夫冯敬下了一道诏书。让他修改刑法。废除肉刑。
每当读史读到这一段时。我都会感到有一股暖流通过心房。不但敬佩缇萦舍身救父。更为汉文帝以己推人的博大胸怀深深感动
。历史上温情故事很多。唯有这一故事最温情!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3307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刘亚楼,冀中,空军,天津,两人,地委,司令员,肉刑,太后,平津
没想到大家都对史书中有哪些温情故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食堂分享一个毛泽东一个鲜为人知的温情故事——毛泽东一句话。让一个铁血将军。红了眼睛!1952年1月。新中国第一任空军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