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
礼记中的《大学》篇说:要先格物。才能致知。有了格物致知后。才能做到诚意。才能去正义。有了诚心诚意后。才能修身。如此才能齐家。修身齐家后才能够去治国平天下。一切需从“格物”做起。
“致知”的意思是获得知识。了解事物本质。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当年文化。当年历史。听当年青山娓娓道来!欢迎朋友们交流和关注!
其他观点: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理论核心。他对此有一个形象解释。他说。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拿吃东西作比喻。为了吃饱就是天理。为了美味就是人欲。按照朱熹的意思。吃饱可以。享受美味就要灭掉。这么说来。现代的美食达人不应该有。美食文化也不该存在。这显然有待商榷。所以。存天理灭人欲。一直争议不断。
格物致知。一切事物都存在道理。通过探究找出其中的道理来。有个故事。就是王阳明格竹子。据说王阳明为了格出竹子的道理。一连好几天不吃不喝。对着竹子看。结果格出病来。差一点死了。什么道理也没格出来。是竹子没有到道理可格吗?不是。有人就格出来了。说有一种竹子。四年才长三厘米。到第五年。一天长30厘米。六周就长15米。于是格出这样的道理。经过长时间积蓄力量。就会一朝爆发。有人照着做了。积累了一辈子能量。最终也没爆发。那格物致知不对吗?对。按现代科学方法格物没有问题。但是盲无目的的格。或者方法不对。结果都会跑偏。我国古代格物大多才采有用类比法。很不科学。
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知行合一讲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良知是通过修行成为一个知善知恶的人。
存天理灭人欲。因为人欲很难界定。指导意义渐失。格物致知因为方法很难把握。作用有限。人们也逐渐失去兴趣。唯有知行合一、致良知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受欢迎。
其他观点:
存天理。灭人欲。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天理可以存。但人欲是很难灭尽的。格物致知。去向大自然学习。真理就在你我身边。知行合一。别光说不练就行。致良知。做人做事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2847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格物致知,天理,人欲,竹子,良知,道理,很难,也没,朱熹,当年
没想到大家都对“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致良知”的通俗解释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 礼记中的《大学》篇说:要先格物。才能致知。有了格物致知后。才能做到诚意。才能去正义。有了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