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西历”。我国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叫做“新历”。
“公历”原为公元前46年罗儒略.恺撒始创。故此又称“儒略历”。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历高利十三世命人对“儒略历”加以修订。从而成为今日之“公历”。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通用。我国也自民国元年开始采用此历。
”阴历”。又名“太阴历”。系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实际上等于阴阳合历。我国在民国纪元年之前采用此历。为与现行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旧历”。也称为“农历”。
“太阴历”历史上共有四种:秦建亥。即以现行的阴历十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周建子。即以现行阴历十一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商建丑。即以现行阴历十二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夏建寅。即是现行的阴历。以寅月第一日为正月初一。因现行的阴历是夏朝采用正月建寅的太阴历。故又名为“夏历”。
相传。我国古代太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历。黄帝氏命大挠作甲子。太昊氏设正历。颛顼氏作新历帝尧氏命羲和敬授人时。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润月定四时成岁。与近世推算回归年略等。夏后氏颁夏时。从而为我国正朔之唯一标准。
“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即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其特点是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历月的平均值与朔望月相接近(一个朔望月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为便于计算。故以大月30天、小月29天计。逢单的月份为大月30天。逢双的月份为小月29天。一年十二个月共计365天。年的长短只是历月的整数位。与回归年无关。月份与四季寒暑也无关。
由于这种历法与农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故此逐渐被淘汰。至于当今仍有少数伊斯兰国家仍然沿袭这种历法。多与宗教原因有关。
阴阳历。又称阴阳合历。是民国之前采用之历。故也称“旧历”。因我国在夏朝时就用了这种历法。所以又称为“夏历”。此种称法一直沿用到解放后。直到1970年以后才更名为“农历”。“阴阳历”虽然与“阴历”都以朔望月为历月依据。但阴阳历多设置了闰月及二十四个节气的办法。从而使历年的长度等于回归年。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无疑比“阴历”更优越。
由于民间由来已久的习惯称法。人们往往把“阴历”与“阴阳历”混为一淡。当今人们所习惯称的所谓“阴历”。实际上是指“阴阳历”。也就是指“夏历”或“农历”。
其他观点:
阴历、阳历的由来是什么?
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会观测太阳运行的规律。《史记》记载黄帝迎日推策。最早或用手。以指缝迎日观察太阳运行规律。夏朝时。有了“柱缝迎日推策”。观察太阳的技术和水平得到提到。又来还有立杆测日。日晷等手段。因此。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历法。
阳历。就是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它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就会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1天。所以每四年增加一天。加在二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
当然。4年加1天。实际上使回归年多了近45分钟。积满128年左右就会多出一天。到积满400年就会多出3天。这就会用规定闰年的方法来解决。
太阴历又叫阴历,也就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基本周期而制定的历法。它的特点是每个月的平均长度等于或接近于“朔望月”,一年十二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计有354天。
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做朔望月。观测结果表明,朔望月的长度并不是固定的,有时长达29天19小时多,有时仅为29天6小时多,它的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
今天我们阴阳历都用。使我们的生活既能与时俱进。又能使传统得到延续。
其他观点:
“阴历”。是根据“太阴”。也就是月亮的运行编制的历法。
“阳历”。通常是指根据“太阳”运行编制的历法。
所谓中国民国才开始使用“阳历”。而在这之前使用“阴历”的说法。是错误的。
从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国文字——甲骨文的内容看。包括从迄今所发现的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看。中国从来没有使用过“阴历”。使用的。始终是“阴阳合历”。
把中国清代以前的历法称为“阴历”。只是民间一种不规范、不准确的说法。
就世界来说。曾经使用过纯粹“阴历”的古代文明。古埃及是唯一一个。
其他原生文明。中国、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包括美洲原生文明。都从未使用过纯“阴历”的历法。
古埃及的主要历法。是纯粹的“太阴历”。就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作为制定历法的根据。
之所以会如此。一定与月亮运行会带来尼罗河潮汐变化。从而影响到古埃及人的生活。特别是影响到农业收成有关。
古埃及人。称自己的国家为“凯迈特”。意为“低地”或“黑土地”。外来人被称为“高地人”。“高地”是“戴什瑞特”。指淡红色的沙漠高原。
“低地”肥沃。但极易水灾泛滥。
因此。古埃及的“太阴历”。亦称“太阴农历”。
这种历法。一年分为“泛滥季、生长季、收获季”三个季节。每个季节四个月。每年的“新年”。在收获季或叫夏季之中。那一天。天狼星和太阳同时升起。
古埃及人。还有“民用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另外加进五个神的节日。就成了每年365天。据称。此种历法。对罗马人的历法。有很大启发。
在古埃及人的“太阴农历”和“民用历”之间起到“桥梁” 作用的。是“宗教太阴历”。据说可以协调两种历法之间的时间差。
中国古代历法。是“阴阳合历”。
太阳一升一落。古人称之为“日”;月亮一缺一圆。古人语之曰“月”。这个“一缺一圆”。现代叫“朔望月”。
“年”。《说文》云:“熟谷也”。就是“禾谷”成熟的周期。大约这一周期。与太阳回归周期相同。“年”。也就被引申作为表示太阳运行一周期的时间了。
所有比较“成熟”的历法。大体都经历过“物候历”“观象授时”“推步历法”这样三个阶段。
中国也不例外。
谷熟之“年”。尚属于“物候历”。
成为时间之“年”。是在实现对太阳运行规律观测之后。这是“观象授时”阶段。
“推步”。是古人根据天文天象运行。推算历法的方法。所谓日月经天。有如人之行步。这种方法。需要足够长时间对天象的观测。积累足够多的天文知识。并掌握相当的“数术”技巧。
“阴阳合历”。已经很好地协调了太阳和月亮运行之间产生的时间差。属于“推步”阶段。毋庸置疑。
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中。出土了距今五千年的彩陶。上面画有十二个太阳。这不仅意味着当时的先民。已掌握了太阳回归的规律。而且。已经与一年“十二月”结合在了一起。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距今3200-2900年。其出土的金箔装饰有“太阳十二芒”。以象十二月;四方的四鸟。则象征代表四季的“四气”。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历法为“阴阳合历”的很好证明。
再向前追溯。距今6500年前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其中的北斗、龙、虎及“大火星”图型。预示着中国古人天文观象。以及由此产生的“阴阳合历”。可能更早。
中国的“阴阳合历”。在西周至春秋时。已经很“完善”。
每个月。从初一开始。是“朔”。看不到月亮;每到十五。是“望”。恰好月圆。这是“阴历”。
不过。司马迁《史记.天官书》说:“立春日。四时之卒始也”。这是说。“立春”。才是一年四季真正的开始。显然。这是“太阳历”。
“立春”。包括“二十四节气”的另外二十三个。讲的是太阳运行一年之间不同的二十个“点位”。进一步说。“四时”。指“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按照现在天文学的说法。春分和秋分。是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夏至和冬至。则是太阳光分别直射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上。
以上。均与太阳运行有关。
为何中国古人“舍简就烦”。非要搞出来一个很麻烦的“阴阳合历”呢?
司马迁下面这段话。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其《史记.天官书》云:“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内冠带。外夷狄。分中国为十有二州。仰则观象于天。俯则法类于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三光者。阴阳之精。气本在地。而圣人统理之。”
他说。人类初年。世间的君主就开始推测日月星辰运行来制定历法了。但直到五帝和夏商周。天体运行规律和观测天象的重要性。才被明确和发扬光大。……仰观天象。俯对地上的事情进行模仿。所以知道天上有日月。地上有阴阳;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天上有列宿。地上有府郡。一一对应。天上的日月星“三光”。是地上阴阳二气凝聚而成。“三光”之气以地为本源。圣人因此得以统一天地而加以治理。
古人观察天地、日月、昼夜等等。形成了世界万物皆有“阴阳”的观点。
这是中国最早。也最有影响的哲学。这种“法天阴阳”哲学。也深刻影响了历法的制定。
“阴阳合历”。是中国最古老的“阴阳哲学”、易变转化思想的必然体现。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2416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历法,阴历,阴阳,太阳,太阴历,朔望,中国,回归年,天象,阴阳历
没想到大家都对阴历、阳历的由来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西历”。我国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