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说起华夏大一统帝国的构建也许最先想到的是秦始皇灭六国吧。可事实上在灭东方六国之前早在秦始皇的爷爷的爷爷秦惠文王时代秦国就已率先吞并了巴、蜀两国。在秦惠文王之前巴蜀其实和中原的联系是相对比较少的。甚至被视为蛮夷之地。那么秦国为什么放着繁华富庶的东方六国不打。而选择先行灭掉巴蜀呢?
事实上关于是否先行灭掉巴蜀秦国内部是有争议的:为秦国一手策划连横战略的张仪曾和秦国将领司马错当着秦惠文王的面展开争论:司马错主张进攻蜀国。张仪说:“不如进攻韩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们各自的理由吧。”张仪说:“我们先和魏国、楚国亲近友好。结成同盟。然后出兵伊水、洛水、黄河三川之地。堵塞轘辕、缑氏两个重要隘口。挡住屯留险要的道路。魏国断绝南阳。楚国兵临南郑。秦国攻打新城、宜阳。直到兵临东西二周都城的近郊。声讨周国君主的罪行。侵削楚国、魏国的土地。这样的话。周国君主自知无法挽救。定会献出传国之宝九鼎的。秦国凭借九鼎。依照地图户籍。挟持周天子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不敢抗拒的。这才是帝王的大业啊!如今蜀国只是西部偏僻的国家。西北少数民族的领袖。进攻蜀国。即使使军队疲惫。百姓劳累。也谈不上得到什么利益。我曾听说。争夺威名要到朝廷去争。争夺利益要到市场去争。现在三川之地和周王室。就是天下的市场和朝廷。而大王不在这里争夺。反而去争夺夷狄。这与帝王之业相去太远了!”
司马错说:“不对!我听说:想使国家富裕。必须开拓国家疆土;想使军队强大。必须使人民富足;想建立帝王之业。必须博施德政。只有这三者都具备了。王业才会随之而来。现在大王统治的国家。地方小。百姓穷。所以我希望先办容易的事情。蜀国是西部偏僻的国家。西北少数民族的领袖。然而朝政却像夏桀、商纣一样混乱。以秦国的国力攻打它。就像驱使豺狼追逐羊群一般。取得蜀国的地盘。足以使秦国的疆土扩大;得到蜀国的钱财。足以使秦国的百姓富足。只要休整军队。而不伤及民众。蜀国就已降服。所以。攻取一国。而天下人不认为我们强暴。获得戎狄的全部资财。各国诸侯不认为我们贪婪。这样。我们就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而且还会取得禁除暴虐。制止昏乱的名声。现在却想攻打韩国。劫持周天子。就劫持周天子而言。这是会招致人们唾弃的骂名。即使这样。也未必得到什么好处。而且还有不义的名声;而攻打天下人都不希望攻打的地方。这实在是太危险。我请求大王允许我说明其中的缘故吧。周朝是天下诸侯国国君的宗室;韩国是周朝结交的友好国家。如果周朝知道自己会失去九鼎。韩国知道自己会丧失三川之地。那么。他们一定会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以对付秦国。而且还会背靠齐国、赵国。并向楚国、魏国求救。如果周朝把九鼎给楚国。韩国把三川之地给魏国。大王制止不了他们这样。这就是我所说的伐韩危险的缘故。相比之下。不如进攻蜀国才是万全之策啊!”秦惠文王说:“好!我听从您的建议。”
事实上秦国之所以选择先行吞并巴蜀最看重的是巴蜀通往楚国的水路。楚国一直都是实力强大的国家。南有楚国。北有魏国。秦国的霸业之路被牵制住了。所以在对战楚国时有了巴蜀这样一个突破口无异于在楚国背后插上一把利刃。秦国怎能不抓住机会?而且当时巴蜀当时又发生动乱:当时蜀国的苴侯逃到巴国并导致两国交兵。这给了秦国可乘之机。秦国岂能坐视大好时机溜走?就在司马错率秦军出兵的当年秋天司马错与张仪、都尉墨等率军从石牛道出兵攻打蜀国。与蜀国军队在葭萌(今四川广元)交战。蜀王兵败逃到武阴(今四川彭山东)。同年十月秦军灭亡蜀国。之后秦军一鼓作气又灭掉了巴国。
占领巴蜀后秦国并没马上将其直接纳入秦国的郡县管辖之下。而是将原来的巴王和蜀王贬为巴侯和蜀侯——让巴国统治者“世尚秦女”。与秦保持通婚关系;蜀国则保留附属国地位。同时由秦国任命蜀国丞相以牵制和监视蜀侯。而且秦和当地人约定:巴蜀不实行秦律——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也就是说秦人与当地人发生冲突是要秦人加倍赔偿的。秦灭蜀32年后秦国因为怀疑当时的蜀侯欲谋反而诛之。至此蜀侯的封号被废止。蜀国由秦国的附属国变成秦国直辖的郡县。
南定巴蜀对后来秦国的统一大业至少有以下好处:
政治上稳定了南部。可以集中精力全力对付东方六国;
秦取巴蜀后秦国的蜀郡守李冰在今天的成都一带主持兴建了都江堰。又整修栈道改善交通。同时从秦国迁徙秦民万家入蜀。张若为郡守时修筑成都城。设立市场。广开贸易。在蜀地设盐、铁、锦官主管煮盐、冶铁、丝织。成都平原从此被称为天府之国。成为秦国东出一统华夏的军粮供应基地。
在秦楚对抗的正面战场之外。又在长江上游楚国背后拥有了一块进攻基地——攻楚的秦军可以便利地利用长江顺流而下将军队和给养运到前线。大大减少了由北南下楚国的困难和阻力。缩短了时间与距离。
由此可见巴蜀在秦一统天下的进程中同时扮演着后方战略纵深、兵力来源地和粮食基地等角色。同时也为秦国顺江东下攻楚提供了捷径。按说秦灭巴蜀对楚国而言意味着巨大的威胁。而楚国和秦国一样在地缘距离上十分接近巴蜀。那么为什么楚国为什么不先一步占领巴蜀?事实上早在春秋时代楚国就打过巴蜀的主意: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今重庆万州一带)发生内乱。当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兵平息内乱。事平。楚使索城。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在巴渝大地传颂。得到巴蔓子人头的楚王叹息道:“设使寡人有如此之将领。何惜城池?”于是下令以上卿之礼埋葬了巴将军的头颅。
进入战国时代后楚国日渐落后于时代:列国竞相变法改革。而楚国国内的世家贵族势力却在日益做大。楚国王权只能周旋于各路世家贵族势力之间进行协调。从某种意义上正是这导致了屈原的悲剧。这一时期空有辽阔疆域的楚国在同列国的竞争中其实处于相对不利的局面。总体上而言战国时代的楚国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是一个内敛的国家。而不像春秋时代那样是一个扩张型国家。当然战国时代的楚国也并不是完全放弃了开疆拓土。不过这一时期楚国扩张的主要方向是江浙一带的越族聚居地。而巴蜀尽管在地理位置上比较接近。但隔着长江三峡这一天险——秦国经巴蜀攻楚是沿江顺流而下;而楚国若要攻取巴蜀却是要跨越三峡天险逆流而上。以当时的技术手段而言无疑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任务。
其他观点:
其他观点: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2281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秦国,楚国,蜀国,巴蜀,魏国,司马,国家,韩国,之地,周朝
没想到大家都对秦国灭巴蜀后,巴蜀在秦国统一六国的中间扮演什么角色?楚国为何不先秦一步占领巴蜀?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说起华夏大一统帝国的构建也许最先想到的是秦始皇灭六国吧。可事实上在灭东方六国之前早在秦始皇的爷爷的爷爷秦惠文王时代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