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中庸之道”出自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中庸》被列入四书五经。足见其文学和思想成就和对历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庸》原文之中。对中庸的定义如下:“喜怒衰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意思就是人的内心没有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称之为中。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始终用中的状态来节制情绪。就是和。
中的状态即内心不受任何情绪的影响、保持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基础)。而始终保持和的状态。不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自我控制情绪。不让情绪失控。让情绪在一个合理的度里变化)。则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
这也是古人把中庸解释为不偏不倚的出处。但这仅仅是后人诠释中庸之道的一个方面。古人言“圣人不动情”即内心不发生喜怒哀乐的情绪。始终是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此为中的状态。动情时。也始终用平静安宁祥和的内心来控制情绪。不被情绪所牵引和左右。此即“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的修行目标和修行标准。
所以中庸之道的释义: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这其实是不全面的。中庸之道至少包含待人、做事和处世三个方面的态度。不卑不亢、分寸适宜的待人态度。不疾不徐、稳扎稳打的做事态度也是其固有的内涵。
中庸之道的理论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和“阴阳五行”。人立于天地之间。土居中。金木水火分列于四方 。守中守正才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这是中庸的起源。后来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 。 大都从《 孟子 》的“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故此。把中庸之道纯粹归为唯心学说是不科学的。它的本源是在唯物的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
中庸之道既是中国古代哲学观点论。也是方法论。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
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中庸之道的理论境界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
中庸之道的精髓——“诚”
以诚待人则无人不信:
君子以诚待人即为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真诚满德的刘备待人之诚。无不被后人赞誉。 他求贤若渴 。对人才诚心诚意 。故不顾奔波之苦。三顾茅庐 。诸葛亮感于刘备之诚。于是决意出山辅佐刘备。从而使刘备能在后期成功入蜀。稳定战局。与吴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以诚待人是一种品德。从而能感化他人。心想事成。
以诚处事则无事不克:
中庸言之:“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说的是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是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是教育;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真诚。用真诚的心去学习和做事。就能修心立人。真诚是最好的处事态度 。切记 :以诚处事。
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
中庸有言:“诚则形、行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其大意说的就是:人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
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化育万物。使万业俱兴。切记:以诚立业。
“诚者自成也”。 有真诚的信念去修善自身 。完善自己 。 待人接物处事满怀真诚 。 中庸之道 谈“诚”如此。而你又何不为?真诚。从“心”开始。
所以中庸之道现实的借鉴意义更在于诚信的制度体系的构建和营造。诚信社会、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组织、诚信企业和诚信个人的营造并把诚信贯穿到各行各业、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极为推崇中庸之道。孔子曾赞叹:“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把“中庸”视为人生至高的品德。作为一个有道德有境界的人。君子应当努力去追求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中庸之道。
虽然中庸之道这个词是孔子所说。但是中庸之道的精神内涵。并非来自于孔子。而是来自于更古老的典籍。来自于中国古代圣贤的人生智慧。它是我们华夏先祖的人生经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人奉行中庸之道。似乎是中国人的人生宿命和最佳选择。
尧说。“允执其中”。舜奉行“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原则。这里面都说到了中。这个“中”。不仅是一种道德境界。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与人生智慧。就是一种理性的、现实的、不迷狂的状态。
人生的最高智慧就是把握住该把握的。没有必要没有希望的就不要去孜孜以求了。这就是中。“庸”是普通。平平常常。不偏不倚而又平平常常。是说人生行事。应该把握一个“度”。既不过分。也无不及。不好高骛远。平常人平常心。东汉的郑玄认为。“中”指“中和”。“庸”即“用”。“中庸”就是“中和之为用”。不偏激。不走极端。不浮躁冒进。以中为贵。以和为美。和和美美。这就是心平气和的人生。这就是心平气和的世界。其实这两种解释产差不多。都是讲要中。要和。因为中国文化历来是以中和为美的。
那么。中庸之道到底是不是和稀泥或做好好先生呢?其实这都是我们误解了中的真正意思。 “中”。不是几何学上的中点。也不是代数学上的平均值。更不是好好先生抹稀泥搞折中。而是指适中。适度。简而言之。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比如一种社会改革。也要遵循循序渐进适度推进的改革。不改革。社会无法进步。狂飙突进的改革。又有可能适得其反。
所以。不管是社会治理。还是人生行事。都要遵循中庸之道。朱熹说的很好:“如当盛夏极暑时。须用饮冷。就凉处。衣葛。挥扇。此便是中。便是平常。当隆冬盛寒时。须用饮汤。就密室。重裘。拥火。此便是中。便是平常。若极暑时重裘拥火。盛寒时衣葛挥扇。便是怪异。便是失其中矣。”总之。面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种种问题。不苟安。不浮躁。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有诗与远方。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而是把握好分寸。审时度势。进退有度。这就是“中庸之道”的要义。
所以。人生的大智慧就在于。掌握好火候。进退有度。就在于平平常常就是真。这就是中庸之道的人生大智慧!
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在待人做事处世上要掌握好分寸。把握好人生的度。有时候要真正践行中庸之道觉得不怎样容易。其实中庸之道本身就给了你正确的答案: 保持真实的自我。诚实做人。真诚待人。诚信处事。从我做起。这样诚信社会才能真正逐步营造起来。
其他观点:
大道至简。无事为福。
其他观点:
如何行中庸之道?中者为行正中。不受上下左右。不受左右迷惑。庸即平凡。平常。无奢求而平安之意。要一生坚持走上这样的路。不是人人都完美做得到。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家庭教育。又要名师名校点拨。还要有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博览群书。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营养。才能使自己学富五车。见多识广。才能胸襟宽宏。高瞻远瞩。才能使自己逢险不惊。遇恐不吓。红颜坐杯而不乱。遇诱惑而不谋。自古以来。只有光明磊落的伟大英雄。伟大人物才能做得到。
至于平民百姓。为生存。有时也会因利益诱惑而误走偏途。有时还不得不屈从。而作出无奈的选择。这也是平民百姓的一种悲哀!市桧小人受丰厚的物质诱惑。会挺而走险。做出不仁不义。伤天害理、甚至干出出卖祖宗。出卖国家之事。
行中庸之道。会让你不至过于偏离人生航向。走过平常。干凡及平安人生。这条道只适合和平年代推广。会让社会更和谐。更团结。更融洽。 但中庸之道更多的是走上一条消极的人生之道。不可能令人作出惊世骇俗的丰功伟绩来。
尤其是在地球人口暴涨。资源匮乏。帝国野心不死的人。随时会发动掠夺他国财富的战争。而中庸之道。强调儒雅待人。与世无争。不管美丑善恶。皆须一视同仁。对黑恶视而不见。甚至被人狠打了耳光。或枪已顶在胸口上。还双手作揖。笑脸念之乎者也。乌呼痛哉。这是一条软弱之道。无能之道。亡国之道!
在六、七十年代。英明领袖毛主席就号召批林批孔。强烈谴责事不关己、麻木不仁、善恶不分的中庸之道。要使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强盛。全民就必须行君子之道___见善不欺。逢恶不怕。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站如松。坐如钟。行如虎。奔如豹。勇于与邪恶搏斗。敢于勇猛杀敌。全民群情激昂。这才是富国强兵、千秋不倒之道。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1462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中庸之道,中庸,天人,人生,真诚,就会,的人,情绪,之道,这就是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行中庸之道?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中庸之道”出自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中庸》被列入四书五经。足见其文学和思想成就和对历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庸》原文之